15军上甘岭一战成名军长回忆:我们要什么上级给什么_行业新闻_杏彩体育合法吗_杏彩平台注册官网地址

15军上甘岭一战成名军长回忆:我们要什么上级给什么

  1952年10月,在朝鲜中部金化郡的五圣山南麓,中国人民志愿军和“联合国军”展开了一场异常惨烈的较量。

  此次较量一直持续了43天,我志愿军与敌人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连续打退了“联合国军”900多次冲锋,歼灭了敌军一万五千多人,这就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最著名的一次战役——上甘岭战役。

  1950年10月下旬,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同联合国军展开了第一阶段轰轰烈烈的交锋。

  这一轮交锋前后经历了7个多月,以五次重大战役为主,“联合国军”被我军歼灭23万多军队(数据来自2007年中国大百科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这在他们以往的战争中可是不曾出现过的,尤其是美军伤亡最重。

  同样的,我志愿军的战损也不小。两方在第一阶段的浩浩荡荡大战中,从不熟悉彼此的作战方式到慢慢适应,一次战役比一次战役打得精彩,只是精彩的背后都是双方士兵的流血牺牲。

  从1951年6月开始,抗美援朝战争到了第二阶段,已不再以歼灭敌人大部分有生力量、大范围收复疆土为最大的目的,转而尽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同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就战场事宜达成一个协定,好早日结束这场战争。

  “联合国军”在第一阶段的战争中损失巨大,可因为他们持续的国内增援,战力不减反增,总想着一举翻盘,一雪中国人民志愿军给他们造就的屈辱。

  他们不愿相信,往日被他们随意欺压的东亚病夫,而今竟然处处压着他们打。只是事实并不以主观态度而改变,他们拼尽全力,还是无法战胜志愿军。

  就这样,志愿军和“联合国军”,在此后长达两年多的时间里,往往是谈判一轮打几仗,或者打一仗再谈判几轮,两方可是在战场上合谈判桌上都打开了持久战。

  这就是抗美援朝第二阶段的总体概况,而“上甘岭战役”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爆发的一次重大战役,最终以美军惨淡撤退离开上甘岭而收场,给我方在谈判桌上争取到了很大的话语权。

  经过第一阶段的大规模战役,以及第二阶段前三个月里两方改变战略的局部小战役,我志愿军已经完全适应了三八线附近的地面作战,无论是攻与守都逐渐达到了相对完美的地步。“联合国军”尽管也相对适应了我军的作战方式,可在战场上还是多处于劣势。

  这种现象引起了驻韩联合国军地面部队司令兼第8集团军司令员詹姆斯·奥尔沃德·范弗里特(以下简称范弗里特)的极大关注,范弗里特通过不断研究这一现象,最后提出了“以小规模进攻代替被动防守”的策略,企图来改变战场上联合国军的被动局面。

  范弗里特在10月6日把这些想法亲手写了下来,呈给了上司远东美军司令马克·韦恩·克拉克,并提出具体解决办法——在美国第9军前线,对当下已察知的一切有限目标迅速发动进攻,请求迅速同意该计划。

  范弗里特给这个计划起了一个很形象的名字,叫做“摊牌行动”。打过扑克牌的朋友都清楚,到了摊牌的时候,基本就是牌局的尾声了。

  摊牌的那个人,往往手里确实有一副好牌,一旦摊开,在没有意外的情况下,此人必赢。

  原来金化城以北三英里的地段(1英里=1.6公里)有一处高地,美国第9军和我志愿军都没有修筑工事,只是隔着200码(1码=0.914米)对峙着。

  在这处高地和597.7高地交界的地方,往东北方向一英里处,有一条东南-西北走向的山脉,美军称其为狙击兵岭,我军则称为537.7高地,而它就是大名鼎鼎的上甘岭。

  上甘岭这时候被我军占据着,联合国军想要多方面向北发动攻势,就必得经过这个地方。

  从远方迂回的话,一来这附近的地形不太允许,二来一旦作战不顺利会被我军断了退路。

  范弗里认为,只要能把我志愿军赶出这块地方,那么联合国军就可以多方并进,把我军逼退到1250码以外的另一个防守阵地,这样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打开联合国军在金化战场上的局面。

  不得不说,范弗里特的眼光很独到。而此时金化方面的联合国军后勤仓库中,弹药、炮火这些消耗性武器的基数足够支撑起这场小战役,及其后的大范围分散攻势。

  至于兵力方面,联合国军的兵力也足够,所以“摊牌行动”在可行性方面,确实毋庸置疑。

  克拉克在收到范弗里特的信件后,仔细研究了范弗里特计划的内容,看到信件中列出的数据:16个炮兵营、280门大炮、200多架战斗机和轰炸机等。

  克拉克觉得,在如此的重火力下,联合国军应该只需要付出极少的兵力损失,便可以完成这个计划,于是便批准了。

  然而,计划终究赶不上变化,何况是遇到了我志愿军。那个极少的兵力损失后来从极小变成了极大,狙击兵岭成为了一个巨大的绞肉场,我军面对敌人的炮火誓死不退,哪怕陷入了敌军的围困封锁之中,后勤保障无法跟进,可依旧没有退却一步。

  事实上,现代战争打的就是后勤保障,打的就是综合国力,打的是战场之外的东西。

  众所周知,美军的强大,其中有一大半都是超一流的武器装备所赋予的。另外美国又是世界大国,其他国家与其交战,莫名其妙就会觉得位于劣势,不敢放开手脚,毕竟美国的核武威力在日本的广岛与长崎早有明证。

  上文说了,范弗里特给克拉克的信中,说了联军有280多门大炮与200多架次的战机,而这些“大杀器”在上甘岭战役开始的第一天,就几乎全部投入了使用。

  空中轰炸先不说,先说地面上的,280多门大炮,按当时美军的大炮质量以及炮兵素质,一门大炮每天平均射出1000发炮弹是不成问题的,那么一天下来最少就是28万发炮弹。

  以当时美军装备最多的105毫米榴弹炮来讲,一发炮弹重量为15公斤,就是我们常买的10斤装大米三袋那么重,然而它的口径却只有半个多一点的手掌那么大,正所谓“浓缩就是精华”,而精华爆发开就是威力。

  这还只是一颗炮弹,而这样的炮弹足足有28万多颗,总重量共为4200多吨。

  以现在的装载量最多的17.5米重型卡车来说,载重为35吨,需要120辆这样的重卡才能装载得下。这还只是按照美军最多配备的105毫米口径榴弹炮来说的,实际上很多都超过了这个口径,有不少都是200多毫米口径的。

  那么这个总重量,怕是得翻一倍。不得不说,大概只有以美国为主的联合国军,才能发动起这么牛逼的后勤保障。

  在“上甘岭战役”中,联合国军一天发射28万发炮弹,不说给志愿军阵地上造成的近乎毁灭性打击,就是己方剩下来的弹壳,都能堆起一座大大的山头。

  按理来说,在这么大的炮火威力下,志愿军只有退却的份,联合国军只需要付出很小的代价,便能拿下咽喉重地上甘岭,进而把战线全面推进到上甘岭。

  只是,范弗里特没有想到的是,我军早已看出他的谋划,早就调遣了生力军到了上甘岭,并且早早地修筑了异常坚固的坑道阵地,并且有一系列的配套战术。

  美军依托后勤力量可以形成炮火优势,我军却总能因地制宜形成地利优势。在朝鲜战场上,我志愿军经过不断的摸索,把原来在抗日战争中形成的地道战术加以改良,逐渐形成了专门应对联合国军炮火的坑道反击战术。

  坑道是志愿军广大官兵在朝鲜战场的天才创造,它的功能不仅仅是防御敌军的炮火,更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了志愿军官兵们的生活场所,而且在生活功能上的完备,真是令人咂舌不已。

  是当时驻扎在上甘岭的志愿军15军军长,他后来回忆道:“15军在上甘岭修筑的坑道阵地,光是坑道的顶就超过了30米厚,美军再猛烈的炮火落下来都和挠痒痒没啥区别,只是会震得慌。”

  我军战士在坑道里,所有的问题都能得到解决,这里面不仅修筑有弹药库以及各种保障性仓库,日常存储有3-9个基数的各种的子弹,以及迫击炮弹等。

  除了用作军用设施外,还建有专门的厕所、炊事房、水池等,能够满足战士们休整、生活所用。

  不得不说志愿军这种强大的坑道防御设施,才是志愿军能够抵抗敌军一天最少28万多吨炮弹的本钱。

  唐章洪当时是15军的一个迫击炮手,他因为坑道的防御功用,在没有受到任何伤势的同时,仅仅一天就回击了联合国军1000多发炮弹,联合国军可没有修坑道,自然遭受到了相当大的创伤。

  坑道是死的,如果我军不发动武装反击,光靠坑道,自然是挡不住敌军的,任何再完备的军用设施,都只有结合起优势的军队,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优势。

  因为敌军的迅猛攻势,原本留作数天的弹药储备,仅仅在第一天就告罄了。这可让前线的指挥员们,心里冷不丁地跳了一下,一旦没有了持续的武装阻击,那么志愿军们是不可能守住阵地的。

  对这个致命问题,我志愿军领导在当日就深刻的意识到了,连忙把整个战场的后勤保障先紧着上甘岭来。

  按照关于上甘岭战役的相关史料,在1952年10月14日,也就是战役第一天的时候,15军后勤总部就在军长的命令下,将主要后勤保障物资连忙运到上甘岭一线。

  志愿军总部也协调总后勤2分部,在原有第9大站保证15军的前提下,迅速抽调2个大站以及2个兵站医院的力量,给予15军尽可能的后勤保障。

  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总司令的洪学智,更是亲自来到后勤保障部,亲自部署上甘岭的后勤保障工作,在上甘岭前线联合国军打响第一炮的时候,就迅速从后方建起了一条通往志愿军前线阵地的生命运输线军军长曾这样回忆:“我们要什么,上级给什么……二分部全力以赴,使我15军‘兵马壮、粮草足’”:

  因为美军在对以狙击山领和597.7高地发动进攻的同时,迅速出动大部兵力对上甘岭一带实施了武装围困,力求阻断在短时间之内,阻断志愿军后方对前线的后勤保障支援以及大部兵力支援。

  我军要想打通这样一条运送战场物资的运输线,就要不断地冲破敌人的封锁,不断地与敌人战斗,还要尽可能保障物资的完好,除靠机智、运气外,就只有用大量战士的牺牲来保证了。

  所以说,这既是上甘岭志愿军们的救命线,也是后方支前支愿军们的送命线,哪怕“生命线”三个字已经颇为沉重了,可还是无法道出这条运输线背后的意义与牺牲。

  就是怕被封住了所有出口,最后成为了瓮中之鳖。同样的,坑道战也怕这个,一旦陷入了封锁之中,照样面临灭顶之灾。

  范弗里特当然清楚志愿军坑道战这个致命弱点,所以在发动对上甘岭阵地攻势的同时,就迅速调遣兵力对上甘岭我军据守点外围,形成了层层封锁。

  在《回忆录》有这样的记载:“敌人动用了大量远程火炮和飞机,从前沿到我阵地纵深几十里,层层火力封锁,越往前封锁得越紧密。”

  我军开始料到了联合国军会发动猛烈攻势,可是没有料到敌方攻势会这么迅猛、这么彻底,坑道内尽管有弹药库,可毕竟存储有限,仅够正常情况的几天消耗。

  志愿军在上甘岭前线的真正后勤大仓库,实际上距离前线阵地有四五公里远,而且这段距离都是山路,只能通过人力来进行运输。

  临近冬季的山路本就难行,更何况还要背着近百斤的炮弹,快速穿越敌人的层层封锁,最终抵达被敌人炮火轰得到处都是浮土的前沿阵地。

  在一边要防备敌人炮火的同时,一边小心谨慎地找到坑道入口,才算是完成了一次运输任务。必须得说,这一趟下来,简直就是一次穿越生死线啊!

  这就造成了这样一个状况:前线一个士兵的后勤保障,往往需要两个士兵的运输,甚至这两个士兵还不一定有哪怕一个真正完成了任务。

  这条四五公里的山路运输线,简直就是一条“自杀线”,只是为了让前方的战友们能守住阵地,后方的志愿军战士们,争先恐后地担任起这九死一生的任务。

  上甘岭战役一度发展到了这样的窘境——因为在运输线上死了太多志愿军,后勤部队一时间难以就这方面人员及时补充上,这条补给线甚至一度接近断裂,前方坑道内的志愿军差点陷入了绝境。

  在抗美援朝的有关纪实中,一个老兵曾这样讲道:“那时候惨啊,后方的东西运送不上来,敌人的炮火天天在头顶上响,时不时地还要发动冲击,我们只得被动迎战。”

  当时在坑道里面,有不少医生、护士看着伤员因为药品、食物、饮水的缺乏,直接被病死、饿死、渴死,让人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后来吧,很多战士一旦受了重伤,就在自己身上捆上几个手榴弹,朝着敌人的坦克或者地堡,甚至于士兵集中的地方,直接就冲了下去,和敌人同归于尽,不给战友添麻烦,这就是当年的志愿军战士们啊!

  通过这条被敌军层层封锁的运输线,难度太大、伤亡率太高,所以进行运输的志愿军们,除了开始封锁还不太完美的时候,来回了几次。

  到后来,几乎上去的负责后勤运输的士兵都直接补充到了前线,因为前线的伤亡也特别大,急需生力军。

  如此之高的伤亡率,让15军的军长给当时定下了这样一个标准——“谁能送进坑道一筐苹果,就给谁立二等功!”

  听起来特别匪夷所思,对吧?毕竟这可是二等功,这在今天需要做出多大的成绩才能够得到啊,而当时只需要运送一些东西跑跑路。

  然而仔细了解后就会发现,运输东西的志愿军大多都死在了这条路上,哪怕能活下来到前线的士兵,可哪一个身上没有几道新伤?

  当时有一个运输员叫刘明生,在背着沉重的保障物资爬山,为了躲避敌人的炮火,躲到了一个弹坑里。等炮火过去,他准备继续前进时,在弹坑里发现了一个苹果,就捡起来一路带着,最终幸运地抵达了597.7高地的坑道,成功完成了运输任务。

  刘明生在交接完后,才想起来了那个苹果,然后把这个苹果送给了135团7连连长张计法。

  张计法不舍得吃,转送给了身边嘴唇干裂的步话员,步话员又转给了更需要这个苹果的重伤员,这个重伤员觉得连长张计法身上有伤还要继续指挥,又送回给了连长。

  连长张计法眼眶湿润地看着他的部下们、他的战友们,带头轻轻地咬了一小点,那滋味真的是沁到骨子里的甘甜,他永远也无法忘掉。

  然后就是不断往下传,一个苹果被每一个战士尝一下,大家都那样小心翼翼地接过,用最虔诚的姿态去舔咬一下,珍而重之地交给下一个人。就这样,一个苹果,在整个连队的坑道里整整传递了两圈。

  一个坏苹果砸中了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被发现,开创了物理科学的新纪元;一个好苹果被刘明生带到了阵地坑道内,135团7连人人得享甘甜滋味,当时濒临绝境的7连志愿军们,重新有了坚持到底的底气。

  这个苹果的故事听来让人感动,可是在感动的同时,不禁联想到当年上甘岭坑道内的志愿军,他们的实际境况是多么的窘迫艰难。

  在我军退守坑道后,当年抗日战争日期在地道战中我方对付日军的那一套反过来被联合国用了一遍——诸如用炸药直接把出入口炸塌、用火焰喷射器烧毁坑道、用硫磺岛熏、直接投掷毒气炸弹……

  图志愿军模范卫生员、特等功臣陈振安,将石缝里流出来的水一滴滴接下来给伤员喝

  坑道里的志愿军们被联合国军使劲折腾,坑道外的运输员们被联合国军在路上围追堵截,里外无法照应,坑道外的士兵九死一生,坑道里的士兵连饮水都成了问题。

  无奈之下,只要含水的东西,诸如牙膏、尿液等,都尽可能地去利用起来。在他们心里,只要可以活下来,一切都还有机会。

  这就是那场被人们经久传扬的上甘岭血战,黄继光、孙占元、易才学等一大批英雄人物,就是在这一战中抛却性命,只为不让敌人前进一步,只为阵地可以多坚守一刻,只为心中对祖国最真挚的爱。

  “写封信给黄继光,问问他那一刻怎么想。我想他一定会告诉我,这才是男人的胸膛,挡得住风雷雨雪霜,挡得住烈火与刀枪。当他站立时山河苍茫,当他倒下时百花绽放。过去的故事没人再讲,好像这一切都被遗忘,可当我凝望那尊雕像,壮烈激荡着我的心房。”

  黄继光以胸膛挡住了敌人的炮火,他自己却倒下了。因为他的倒下,志愿军们有了更好的机会打击敌人,就这样,不断地扩大我方胜利势头,最后终于赢了!

  其实,过去的历史与故事,我们并不曾遗忘,会时常想起、讲起和听起,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的众多黄继光们,我们会一直铭记他们为祖国的忠诚与奉献,并也将追随着他们的脚步,继续为我中华复兴而忠诚奉献。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销售电话:0532-88195671

移动电话:13969646500

地址:青岛黄岛区东岳中路279号

 

杏彩体育合法吗